共有5条评论,有4人参与

王臻 2016-05-16 10:05

反思对看到的、听到的、亲身经历过的教育教学现象所进行的一番认真思考。教师用批判和审视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、观念和行为,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选择。反思之后用自己的观点、看法,评价用于自己的实践教学就是改进教学的行动。一边教学一边反思,教学与反思研究相结合,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,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风格

回复(0)

戴炯 2016-05-14 10:44

反思”型教师能更有意识地作为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”,而非仅是知识传递者,在教学过程中更具长远的观点,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,能抵抗外界不良压力,不轻易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。反思能力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中心环节。

回复(0)

王永壮 2016-05-13 15:28

反思的本质就是质疑,在教学中培养质疑精神尤为重要!

回复(0)

谭俊 2016-05-10 12:45

反思自己是思维者对自身思维过程的自我检索。与其它思维形式的区别在于:一是在思维过程中保持怀疑状态;二是发现素材的探索行动。具体来说,与“一般感受性思维”教师相比,“反思”型教师具有如下思维特征:(1)在教学过程中更具有“学生倾向性”,而非“自我倾向性”,备课时能够判断学生的认知水平、原有的知识结构,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,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敏锐意识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感受,从而不断调整策略,坚持开放式教学而非按既定模式目标照本宣科;(2)“反思”型教师能更有意识地作为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”,而非仅是知识传递者,在教学过程中更具长远的观点,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,能抵抗外界不良压力,不轻易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。反思能力是培养反思型教师的中心环节。

回复(0)

谭俊 2016-05-10 11:29

教师的反思特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,对自己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、质疑,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,进而不断自我完善,自我建构。教师通过反思,不断研究、改进、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,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。  反思能力对教师专业成长有很重要的意义。一般认为,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两方面:一是理论方面,即教师应具有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;二是关于实践知识,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其相关的知识,这些知识是应变能力、感受学生学习需求的能力基础。现代社会要求教师能终身学习,使专业能力保持可持续发展。

回复(0)

共 5 条记录 <上一页 1 下一页 > 跳转到